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原因
因为轻小物体被极化
因为轻小物体被极化
带电物体失去电荷的现象叫做放电。常见的放电有以下几种:
所谓静电,就是物体中并不流动的电荷;但是电荷在存在电压的条件下,是可以流动的。流动中的电荷,我们不叫静电。
两个物体相互摩擦,导致电子从一个物体上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,此时表现出来的一个物体带正电和另一个物体带负电,此时的电荷就是静电。
在教学中,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实际观察到以上规律。
另外也可以让学生把电流想象成水流。同一条水路中的水流是相等的;如果水路在某处分岔,再在另外一处汇集。可以想见,干流的水流量等于各个支流的水流量之和。
人们把正常接通的电路,即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路叫做通路。
电路中如果某处被切断,电路中就不会有电流流过,这种情况叫做断路。
直接用导线将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,这种情况叫做短路。电源被短路,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,可能把电源烧坏,这是不允许的。
如果电路是接通的,但是用电器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,这种情况叫做该用电器被短接。用电器如果被短接,电流将绕过用电器,直接经过外加导线,这种情况下用电器将得不到电流,从而不会工作。
物理学中将电池这类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(power supply),将灯泡、蜂鸣器、电磁炉、电脑、电风扇等等消耗电能的装置叫做用电器。电源、用电器、电线,往往再加上开关,就组成了电流可以流过的路径,也就是电路(electric circuit).
只有电路闭合时,电路中才有电流。
画图时如果把电源、用电器等元件原样画出,既麻烦又不清楚。为了便于研究,人们通常用图形符号来表示这些元件。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,叫做电路图。电路图是对实际电路的有效抽象,有了元件的符号,我们就可以用它们来方便地代替实物电路了。
我们可以用发光二极管来检测一个电路中电流的方向。
发光二极管是一种电子元器件,简称 LED。它有两根引脚,其中较长的引脚是正极,较短的引脚是负极。当电流由正极经过LED流向负极时,LED发光,表明它出于导通状态;反之,电流不能从负极流向正极,LED不会发光。所以,我们可以根据 LED是否发光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以及电流的方向。
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(electric current).
在一个由灯泡、导线、电池、开关组成的电路中,导线、灯泡的灯丝都是金属做的。金属里面有大量的自由电子,它们可以自由移动。平时金属内的自由电子运动的方向杂乱无章,但是接上电池后,它们就受到了推动力,就会做定向移动,从而形成电流。
电路中有电流时,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,也可能是负电荷,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定向移动。在19世纪初物理学家刚刚开始研究电流时,并不清楚在各种情况下究竟是哪种电荷在移动,当时就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。
按照这个规定,当电池、导线、灯泡组成的电路接通时,在电源外部,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的。
所以目前各种电路图上的电流方向其实是认为规定的,和真正的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刚好相反。
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(conductor);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(insulator).
常见的导体:金属、人体、大地、石墨、食盐水溶液等。
常见的绝缘体:橡胶、玻璃、塑料等。
自由电子:能够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自由移动的电子。例如金属中的部分电子。导体导电,靠的就是自由电子。
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(nucleus),原子核由质子(proton)和中子(neutron)构成。原子核外面是电子(electron).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,所带电荷量为 1.6 x 10-19C.
一个质子带一个正电荷。中子不带电荷。通常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相等的,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,由原子构成的物体对外也就不显电性。
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,核外有一个电子。氦原子的原子核内有两个质子,核外有两个电子。
原子核对原子核外的电子有吸引力,所以能束缚核外电子。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原子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大小不一样,束缚能力也就不一样。两个物体摩擦时,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弱,它的核外电子就会转移到另外一个原子核对电子吸引力强的物体上,从而使得它自己带正电,而吸引了电子的物体带负电。所以摩擦起电的本质并不是创造了电荷,而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上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上。